湄潭文廟,浙大西遷校址之一。 楊茜 攝在浙大湄潭校址北屋,當初竺可楨辦公生活的地方、桌上是桐油燈。 楊茜 攝
  中新網湄潭10月15日電 (記者 楊茜 實習生 任莉)15日,“踏著紅軍足跡·感受遵義變遷”記者採訪團走進湄潭,探訪因戰西遷的浙江大學校址湄潭文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任浙大校長竺可楨率師生西遷,途經浙、贛、湘、粵、桂、黔六省。1940年初,浙大西遷至黔,校區安排在遵義、湄潭、永興三地,歷時7年,湄潭文廟就是浙大校址之一。
  浙大在遵義、湄潭辦學7年,中國兩院院士有52位曾在湄潭生活學習過。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24位院士中,葉篤正、谷超泉和程開甲曾在湄潭讀書學習。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在文章中多次回憶在湄潭的生活與學習狀況。
  在文廟北屋前,張正誼指著北屋對記者詳細介紹竺可楨帶領浙大師生歷經艱辛來到湄潭的故事。當年竺可楨就在文廟北屋辦公休息。
  張正誼今年67歲,自2007年從湄潭縣宣傳部退休後,出於自己對湄潭歷史的熱愛,加入了湄潭歷史研究會。浙大西遷至湄潭的辦學歷史,成為了湄潭歷史重要部分,張正誼將它作為自己研究的重要內容,查閱浙大西遷相關歷史書籍刊物達三四千本。研究8年下來,張正誼對浙大西遷在湄潭的事跡如數家珍。他說,浙大未西遷到湄潭前,竺可楨校長幾次親臨湄潭,經過考察,才放棄原本遷往雲南的打算,選擇山清水秀,有良好人文環境的湄潭。
  1941年秋,浙大聯合原來湄潭的中學創辦了浙大附屬中學,教授高中課程,這是當時在遵義乃至貴州都少見的高中學校。湄潭周圍縣的學生爭相來湄潭求學,學生增多,老師不夠,一些浙大教授就親自到附中授課。
  浙大離開湄潭一年後,張正誼出生。“在湄潭中學讀書時,任課老師是浙大附中的學生,座椅也還是浙大辦學用的。浙大教授吃苦耐勞、刻苦專研的學習精神在湄潭中學得到很好的繼承,學生們學習都很刻苦。”張正誼說。
  “沒有得到浙大教授上課有些遺憾,但能研究浙大西遷至湄潭的歷史,還是很高興。”張正誼說。(完)  (原標題:走訪湄潭西遷浙大舊址 山溝里走出眾多頂尖科學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kxbhkz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